解决方案
联系方式

    山东东方红起重工程有限公司

    董事长直达电话:13668668599

    客服咨询电话:15318965968

你的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巨能特钢反应釜双击抬吊吊装方案

2024-8-11 10:15:11      点击:

目录

1. 选型依据  PAGEREF _Toc154552637 \h - 4 -

2. 作业流程  PAGEREF _Toc154552638 \h - 4 -

3. 先决条件  PAGEREF _Toc154552639 \h - 4 -

4. 吊车选型  PAGEREF _Toc154552640 \h - 4 -

4.1工况配置和吊装参数表  PAGEREF _Toc154552641 \h - 4 -

4.2 整车尺寸  PAGEREF _Toc154552642 \h - 5 -

4.3 起伸高度曲线  PAGEREF _Toc154552643 \h - 6 -

4.4 主臂起重性能  PAGEREF _Toc154552644 \h - 7 -

5. 安全技术措施和规定  PAGEREF _Toc154552645 \h - 7 -

5.1 安全技术的一般规定  PAGEREF _Toc154552646 \h - 7 -

5.2 防止高空坠落  PAGEREF _Toc154552647 \h - 7 -

5.3防物体落下伤人  PAGEREF _Toc154552648 \h - 7 -

5.4 防止起重机倾翻  PAGEREF _Toc154552649 \h - 7 -

5.5 防吊装结构失稳  PAGEREF _Toc154552650 \h - 8 -

5.6 防止触电  PAGEREF _Toc154552651 \h - 9 -

5.7 其他要求  PAGEREF _Toc154552652 \h - 9 -

6. 附图  PAGEREF _Toc154552653 \h - 10 -

 

 

1. 
选型依据

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安全技术规范 JGJ276-2012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 6067-2010 

起重吊运指挥信号 GB5082-85

钢丝绳通用技术条件 GB/T 20118-2017

全地面起重机:Q800T_ZAT8000H753_1使用说明书

2. 作业流程

吊装作业流程图

 

 

 

 

3. 作业前准备

3.1所有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已经批准,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已到位且经过了安全技术交底

3.2 人员培训合格,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相关资料已经提交备案。

3.3 对于吊索、卸扣、吊梁以及其它吊装设备已按相关规定进行载荷实验且具有相应的实验证明或合格证。

3.4 测量器具使用前已进行标定,且在标定合格日期内。

3.5 需要吊装的物件已经检查合格,具备起吊条件。 

3.6 吊物已验收合格,吊车已按平面布置图布置。

3.设备的临时吊耳已经制作和安装完毕,满足吊装要求。

3.为了避免损坏设备,并确保现场人员的安全,部件的吊装路线已经确立且吊装活动开始之前设置适当的屏障。

3.9室外吊装,必须天气情况良好,10分钟内观察,平均风速小于9.8m/s。当风速超过限值或现场要求时,不得进行任何起重作业。有大雾,雨雪等不良气候时应停止作业,夜晚进行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条件

 

 

 

 

 

 

 

3.10双机抬吊受力分析

 

3.10.1受力分析吊物与水平面夹角90度,主吊车最大吊载重量

吊物重量:W=57.50 t

水平夹角:θ=90.00 

动载系数:Kd=1.10 

不均匀系数:Ku=1.10

上吊点距重心:L2=7000.00 mm

下吊点距重心:L3=7000.00 mm

上下吊点间距:L1=14000.00 mm

下吊点偏心:L4=2400.00  mm

 

 

吊装荷载计算

  1)设计吊装质量按式(HG/T 21574-2018 P129页 C.1.4-1)计算:

     L()

  2)尾部溜尾载荷按式(HG/T 21574-2018 P129页C.1.4-2)计算:

     14000.00×Cos90+2400.00×sin90(69.58×7000.00×Cos90)

水平力:h()

垂直力:v()

 

  3)顶部主吊耳载荷按式(HG/T 21574-2018 P129页C.1.4-3)计算:

    d()

水平力:h()

垂直力:v()

 

 

 

 

 

 

 

 

 

3.10.2受力分析吊物与水平面夹角0度,溜尾吊车最大吊载重量

吊物重量:W=57.50 t

水平夹角:θ=0.00 

动载系数:Kd=1.10 

不均匀系数:Ku=1.10

上吊点距重心:L2=7000.00 mm

下吊点距重心:L3=7000.00 mm

上下吊点间距:L1=14000.00 mm

下吊点偏心:L4=2400.00  mm

 

 

吊装荷载计算

  1)设计吊装质量按式(HG/T 21574-2018 P129页 C.1.4-1)计算:

     L()

  2)尾部溜尾载荷按式(HG/T 21574-2018 P129页C.1.4-2)计算:

     14000.00×Cos0+2400.00×sin0(69.58×7000.00×Cos0)

水平力:h()

垂直力:v()

 

  3)顶部主吊耳载荷按式(HG/T 21574-2018 P129页C.1.4-3)计算:

    d()

水平力:h()

垂直力:v()

 

 

4. 
吊车选型

 

4.1工况配置和吊装参数表

吊车型号:

全地面起重机:Q800T_ZAT8000H753_1

选用臂长Lbi:

73.20 m

吊物重量Q1:

69.58 t

索具重量Q2:

3.30 t

吊装重量W:

72.88 t

额定起重量Q:

75.80 t

吊装高度H:

20.20 m

最大起升高度Hmax:

63.25 m

吊装半径R:

25.40 m

吊车负荷率e:

96.14%

 

(1)索具重量Q2:

Q2=w1+w2+w3+w4=3.30 t

平衡梁w1:

0.00 t

钢丝绳/吊带w2:

0.20 t

吊钩重量w3:

3.00 t

卸扣吊环等w4:

0.10 t

(2)吊装高度H

H=h1+h2+h3+h4=20.20 m

安装支座h1:

0.00 m

安装间隙h2:

0.20 m

绑扎高度h3:

14.00 m

索具高度h4:

6.00 m

(3)起重半径R:

R=f+g=25.40 m

吊钩过吊物f:

2.40 m

物缘至转轴 g:

23.00 m

底铰至转轴L0:

1.43 m

底铰高度 E:

3.55 m

(4)最小臂长L:

()

(5)安全间距g1:

滑轮至臂中线E1

1.85 m

滑轮至钩心h0

51.45 m

臂顶至地面Hz

72.67 m

臂中线偏角 a0

1.45 °

(6)安全间距g2:

障碍物高度H1:

24.00 m

内侧至转轴L1:

8.00 m

主臂宽度W:

1.85 m

水平夹角 a1:

68.50 °

 

总结:

  1) 选用的吊车型号为:Q800T_ZAT8000H753_1,吊车的最大额定起重量Q=800.00吨,车身尺寸为:19.98m(长)×3.00m()×4.00m(),车最大展开尺寸为(不包含超起配重半径):14.40m()×12.00m(),车身自重为88.00吨。吊装重量G = Q1+Q2 =69.58+3.30 = 72.88吨,吊装最小离地高度H=20.20m,起重半径R=25.40m

 计算结果如下:

    1) 吊装重量72.88t 75.80t(设计许用值) 满足要求;

    2) 负载率0.96 1.00(设计许用值) 满足要求;

    3) 等效臂长73.20m 36.71m(限定值) 满足要求;

    4) 吊物与主臂间距18.82m 0.5m(限定值) 满足要求;

    5) 离障间距15.00m 0.5m(限定值) 满足要求;

    6) 障碍与主臂间距1.27m ≥ 0.5m(限定值) 满足要求;

    7) 滑轮轴至钩中心距离51.45m 8.40m(限定值) 满足要求;

  Q800T_ZAT8000H753_1满足使用需求。

 

4.2 整车尺寸

 


4.4 主臂起重性能

 

5、溜尾吊车选型

5.1工况配置和吊装参数表

吊车型号:

全地面起重机:Q130T_XCA130L8C_1

选用臂长Lbi:

23.40 m

吊物重量Q1:

34.79 t

索具重量Q2:

0.84 t

吊装重量W:

35.63 t

额定起重量Q:

48.40 t

吊装高度H:

20.20 m

最大起升高度Hmax:

22.67 m

吊装半径R:

9.40 m

吊车负荷率e:

73.62%

 

(1)索具重量Q2:

Q2=w1+w2+w3+w4=0.84 t

平衡梁w1:

0.00 t

钢丝绳/吊带w2:

0.10 t

吊钩重量w3:

0.64 t

卸扣吊环等w4:

0.10 t

(2)吊装高度H

H=h1+h2+h3+h4=20.20 m

安装支座h1:

0.00 m

安装间隙h2:

0.20 m

绑扎高度h3:

14.00 m

索具高度h4:

6.00 m

(3)起重半径R:

R=f+g=9.40 m

吊钩过吊物f:

2.40 m

物缘至转轴 g:

7.00 m

底铰至转轴L0:

2.82 m

底铰高度 E:

3.72 m

(4)最小臂长L:

()

(5)安全间距g1:

滑轮至臂中线E1

1.38 m

滑轮至钩心h0

3.47 m

臂顶至地面Hz

24.75 m

臂中线偏角 a0

3.36 °

(6)安全间距g2:

NA

障碍物高度H1:

NA

内侧至转轴L1:

NA

主臂宽度W:

1.38 m

水平夹角 a1:

58.52 °

 

总结:

  1) 选用的吊车型号为:Q130T_XCA130L8C_1,吊车的最大额定起重量Q=130.00吨,车身尺寸为:16.07m(长)×3.00m()×4.00m(),车最大展开尺寸为(不包含超起配重半径):7.90m()×9.10m(),车身自重为54.99吨。吊装重量G = Q1+Q2 =34.79+0.84 = 35.63吨,吊装最小离地高度H=20.20m,起重半径R=9.40m

 计算结果如下:

    1) 吊装重量35.63t 48.40t(设计许用值) 满足要求;

    2) 负载率0.74 0.90(设计许用值) 满足要求;

    3) 等效臂长23.40m 21.33m(限定值) 满足要求;

    4) 吊物与主臂间距2.90m 1.38m(限定值) 满足要求;

    5) 滑轮轴至钩中心距离3.47m 1.00m(限定值) 满足要求;

  Q130T_XCA130L8C_1满足使用需求。

 

5.2 整车尺寸

 

 

 

 

5. 
安全技术措施和规定

5.1 安全技术的一般规定 

1) 对于中大型吊装(吊装重量大于20t),吊装前应编制作业指导书或施工方案,明确起重吊装安全技术要点和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

2) 参加吊装的人员应经体格检查合格。在开始吊装前应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

3) 吊装工作开始前,应对起重运输和吊装设备以及所用索具、卡环、夹具、卡具、锚碇等的规格、技术性能进行细致检查或试验,发现有损坏或松动现象,应立即调换或修好。起重设备应进行试运转,发现转动不灵活、有磨损的应及时修理;重要构件吊装前应进行试吊,经检查各部位正常后才可进行正式吊装。

5.2 防止高空坠落 

1) 吊装人员应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应佩安全带,穿防滑鞋,带工具袋。

2) 吊装工作区应有明显标志,并设专人警戒,与吊装无关人员严禁人内。起重机工作时,起重臂杆旋转半径范围内,严禁站人或通过。

3) 运输、吊装构件时,严禁在被运输、吊装的构件上站人指挥和放置材料、工具。

4) 高空作业施工人员应站在操作平台或轻便梯子上工作。吊装层应设临时安全防护栏杆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

5) 登高用梯子、临时操作台应绑扎牢靠;梯子与地面夹角以6070°为宜,操作台跳板应铺平绑扎,严禁出现挑头板。

5.3防物体落下伤人 

1) 高空往地面运输物件时,应用绳捆好吊下。吊装时,不得在构件上堆放或悬挂零星物件。零星材料和物件必须用吊笼或钢丝绳、保险绳捆扎牢固后才能吊运和传递,不得随意抛掷材料物体、工具,防止滑脱伤人或意外事故

2) 构件必须绑扎牢固,起吊点应通过构件的重心位置,吊升时应平稳,避免振动或摆动。

3) 起吊构件时,速度不应太快,不得在高空停留过久,严禁猛升猛降,以防构件脱落。

4) 构件就位后临时固定前,不得松钩、解开吊装索具。构件固定后,应检查连接牢固和稳定情况,当连接确定安全可靠,才可拆除临时固定工具和进行下步吊装。

5) 风雪天、霜雾天和雨天吊装应采取必要的防滑措施,夜间作业应有充分照明。

5.4 防止起重机倾翻 

6) 起重机行驶的道路必须平整、坚实、可靠,停放地点必须平坦。

7) 起重机不得停放在斜坡道上工作,不允许起重机两条覆带或支腿停留部位一高一低或土质一硬一软。

8) 起吊构件时,吊索要保持垂直,不得超出起重机回转半径斜向拖拉,以免超负荷和钢丝绳滑脱或拉断绳索而使起重机失稳。起吊重型构件时应设牵拉绳。

9) 起重机操作时,臂杆提升、下降、回转要平稳,不得在空中摇晃,同时要尽量避免紧急制动或冲击振动等现象发生。未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和未经有关技术部门批准,起重机严禁超负荷吊装,以避免加速机械零件的磨损和造成起重机倾翻。

10) 起重机应尽量避免满负荷行驶。在满负荷或接近满负荷时,严禁同时进行提升与回转(起升与水平转动或起升与行走)两种动作,以免因道路不平或惯性力等原因引起起重机超负荷而酿成翻车事故

11) 当两台吊装机械同时作业时,两机吊钩所悬吊构件之间应保持5m以上的安全距离,避免发生碰撞事故

12) 双机抬吊构件时,要根据起重机的起重能力进行合理的负荷分配(吊重质量不得超过两台起重机所允许起重量总和的75%,每一台起重机的负荷量不宜超过其安全负荷量的80%)。操作时,必须在统一指挥下,动作协调,同时升降和移动,并使两台起重机的吊钩、滑车组均应基本保持垂直状态。两台起重机的驾驶人员要相互密切配合,防止一台起重机失重,而使另一台起重机超载。

13) 吊装时,应有专人负责统一指挥,指挥人员应位于操作人员视力能及的地点,并能清楚地看到吊装的全过程。起重机驾驶人员必须熟悉信号,并按指挥人员的各种信号进行操作;指挥信号应事先统一规定,发出的信号要鲜明、准确。

14) 在风力等于或大于六级时,禁止在露天进行起重机移动和吊装作业。

15) 起重机停止工作时,应刹住回转和行走机构,锁好司机室门。吊钩上不得悬挂构件,并应升到高处,以免摆动伤人和造成吊车失稳。

5.5 防吊装结构失稳 

1) 构件吊装应按规定的吊装工艺和程序进行,未经计算和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不得随意改变或颠倒工艺程序安装结构构件。

2) 构件吊装就位,应经初校和临时固定或连接可靠后始可卸钩,最后固定后方可拆除临时固定工具。高宽比很大的单个构件,未经临时或最后固定组成一稳定单元体系前,应设溜绳或斜撑拉()固。

3) 构件固定后不得随意撬动或移动位置,如需重校时,必须回钩。

5.6 防止触电

1) 吊装现场应有专人负责安装、维护和管理用电线路和设备。

2) 构件运输、起重机在电线下进行作业或在电线旁行驶时,构件或吊杆最高点与电线之间水平或垂直距离应符合安全用电的有关规定。

3) 使用塔式起重机或长吊杆的其他类型起重机及钢井架,应有避雷防触电设备,各种用电机械必须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并定期进行地极电阻摇测试验。

5.7 其他要求

1) 凡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熟悉吊装方法和工程内容,按方案要求进行施工,并严格执行规程、规范。

2)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具体分工,明确职责。

3)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做好现场清理,清除障碍物,以利操作。

4) 施工中凡参加登高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身体检查合格,操作时佩戴安全带,并系在安全可靠的地方。应有保险绳防止脱手坠落。不准随意往下抛掷物件和工具。

5) 带电的电焊线和电线要远离钢丝绳,带电线路距离钢丝绳应保持 2 米以上或设有保护架,电焊线在地面上与钢丝绳交叉时应隔开,严禁接触。

6) 起重机在完成作业后,应将吊钩升起,将档位放在空档位置。切断电源关闭司机室门。

7) 司机在起重机开动和起吊的每个动作前均需发出警备信号,严格遵守“十不吊”规定。

8) 严禁在风力大于或等于六级时吊装作业,大中型设备吊装不得在风力等于或大于五级时进行。如遇大雪,浓雾天气或照明不足,不得进行吊装作业。

9) 吊装前应组织有关部门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共同进行全面检查。

10) 在正式吊装前应进行试吊,检查各部受力情况,如一切正常,才能进行正式吊装。

11) 吊装时,整个现场由总指挥调配,各岗位分指挥应正确执行总指挥的命令,做到传递信号迅速、准 确,并对自己负责的范围内负有责任。

12) 在吊装过程中,应有统一的指挥信号,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必须熟悉此信号,以便各操作岗位协调动作。

13) 在整个吊装施工中,要切实遵守现场秩序,服从命令听指挥,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14) 在吊装过程中,未经现场指挥人员许可,不得在起吊重物下或受力索具附近停留或通过。

15) 在一般情况下,不允许有人随同吊重物件或机具升降,如在特殊情况下需随同时,应采取可靠的安 全措施,并须经领导批准。

16) 起重机在停用时不得在吊钩上悬挂钢丝绳,并将吊钩上升,与上限位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不得利用极限位置限制器停车

17) 起重机在主副钩使用时,应分别进行,不得同时开动主副钩。

18) 起重机械操作人员应当作好日检和交接检,对设备进行维护。在正式吊装前应进行空运转,检查制 动器和安全限位装置。

19) 双起重机进行抬吊时不得超过该工况下,每台起重机承担的负载其额定起重能力的 75%,应有专人指挥,双车动作应协调一致,重物应保持水平,吊钩钢丝绳应保持垂直。

20) 吊装施工现场,应设有专区派员警戒,非本工程施工人员严禁进行进入。

21)  在吊装过程中,如因故中断,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不得使重物长时间呈悬空状态。

22) 一旦起吊施工发生事故时,除抢救、报告外,各操作岗位应坚守岗位,严格保持现场秩序,并做好记录,以便分析原因。

23) 手拉葫芦的悬挂支承点应牢固,悬挂支承点的承载能力应与该葫芦的起重能力相适应,不得超载使 用。

24) 千斤顶使用时,不应加长手柄。支承应稳固,基础平整坚实。多台千斤顶共同使用时,各台动作应 同步、均衡。

25) 起重运输作业除遵守上述安全技术要求外还应遵守起重机械安全规程和其他与作业相关的安全规程。

Copyright 2024 www.dfhdiaozhuang.com山东东方红起重工程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古城街道怡锦苑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2024105934号-1